• 【榜样教师】侯秋宇:三春成长,三秋收获!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3-06-06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故事

图片

侯老师一直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学好一门语言需要兴趣,而学好一门语言亦需要环境。这里的“环境”,可大可小。小到每一堂课,其实都是一个小世界,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情节,一个小场景。

为了让孩子们在短短45分钟里沉浸式感受到这节课的故事氛围和鲜艳色彩,使语言自然生成,而不流于枯燥单调,无论常态课还是展示课,侯老师都很愿意为他们设计一些“小花样”寓教于乐。

每个周的大情境可以根据当天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生成针对每课时的具体的情境和相应的评价。比如体育美食节期间,孩子们正好学习到了运动活动类主题,那天下午开始拔河比赛,侯老师上午上课时的评价机制便是拔河,给学生们一点“预热”;第二天要美食节了,侯老师的评价机制也相应地换成了黑板上的三个美食摊子,三个队伍进行经营比赛。

小学英语的情境可以贴合实际,也可以富有想象力。在上衣物类主题的课时,侯老师便将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融于情境中,再关联到学生自己的衣服,使其“虚实结合”。

这些简单的情境,甚至不需要过多思考,也未必是必须要求,于侯老师而言,大多数时候是自然而然,何乐而不为。

图片

当侯老师发现实际上课时孩子们某个环节并未操练到位,运用并不充分,以及学生们的课堂状态有些倦怠时,她便即兴在黑板上画一些事物催动语言生成;有时候讲到兴致来了,灵感便也水到渠成,比如之前侯老师给孩子们上“用英语指路,说出位置”那个主题,她边在黑板上画这节课作为评价机制、同时亦是某个活动环节的路线地图,边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为什么不在这里加个超市呢?老师,这里可以有一个亭子——建议多好啊!侯老师欣然采纳。何乐不为?当她发现这路线为难不到他们,他们走得太快了,很快走完一圈,而老师兴趣也上来了,那索性再加几条小岔路——于是,同真正的旅游心态一般,学生们刚以为大功告成,终点近在咫尺,侯老师又不经意抛出几条小路升级难度,试图磨炼他们的心态,顺便言传身教“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人生“终生哲理”。

 用好“两个小组建设”

助力孩子自主成长

图片

在课堂上的一个关键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侯老师一直非常重视小组合作,不仅是因为自己就是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长大的,侯老师身为学生时这种环节的特点,它很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亦因英语课堂本身就是非常需要口语输出的,小组活动无需刻意,正必不可少。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时,不是为了必须有个小组活动而活动,而是为了英语语言而活动。语言需要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流动起来。

小组长的作用自然就重要,他们不仅得模范带头,还得穿针引线,排兵布阵。比如组内讨论时,小组长要与A层同学使每个人相互配合,协调台词,分配角色,上台展示时,小组长们要组织好每个成员的姿态、顺序,提醒他们注意队形。

小组合作进行得多了,学生们已对一整套流程驾轻就熟,他们会非常及时地面向展示的学生鼓掌坐好,以示尊重,他们需要认真倾听——当有的学生比较羞涩、声音较小时,他们甚至会生动演绎何为“附耳倾听”,十分迫切——否则他们就无法抓住生生互评这一点评环节的发言机会了。

图片

这学期侯老师在小学部负责两个小组建设这条管道,组织了两个小组建设论坛,对高效科研团队和高效学习小组、两个小组的运行建设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所见即所得,所听即所获。

以侯老师的视角看,组织的几次两个小组论坛,其实就是有教师参与的学生论坛,主体确实是学生。第一次初到现场时学生们还比较拘谨,但后来以及第二次论坛时学生们便渐渐畅所欲言,分享探讨自己的作为小组长、学科班长的经验和疑惑,他们面对这种小会议的郑重、羞涩、拘谨,和逐渐放开的坦率和真诚,都使侯老师新奇亦使我恍然。这种认真劲儿,侯老师好像也看到了当年“受命于师”时,无论是芝麻大点的活动还是大型活动,都严阵以待责任心倍增的我们自己。


每一棵你曾身负光风雨露沿途栽下的小树,也许都是将来参天共济人世间的绿荫。虽从事教育前,无意于栽种,但无巧不成书,人生何愁相逢,既拿起粉笔,登上三尺讲台,在教学这条路上,侯老师便将远不止读它三载春秋,而且她愿意且相信,继续前行,作为青年教师的侯老师也会遇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蕤蕤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