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目标管理,快速奔向目标——圣卓实验学校举行第四周升旗仪式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3-02-27

深化目标管理  快速奔向目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在场的爸爸妈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深化目标管理  快速奔向目标》。

今天是开学第4周的第一天,也是2月的倒数2天,时间过的很快,开学一个月就要过去了,在这三周的时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目标、奋力前行,3921、3922目标体系、八个学生团队、三个小组都运行良好,但是在机制运行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走管道还是发现了一些影响目标达成的过程,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三点。

一、复盘目标达成,不断优化目标。

为了更好的诊断目标达成,在即将开启的这一周,我们将会开展各个层级的月度达标验收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责任人、每位教师、每位同学,都要首先审视自己的目标是否一直在,是否是时刻影响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思考的时候是怎么影响你的?语言你怎么说的?行为你怎么做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和事件中,通过自我达标和上一级责任人对自己的达标,我们的认知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目标、标准还需要进行修正和优化。

案例1:如何制定有效的单元学习目标?

开学初,我们每个同学都制定了学期目标,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分解到了学科目标,又把学科目标分解到了每一个单元的目标,但是我们在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制定的单元学习目标不科学,有很多没有区分是学习要求还是目标。

这样的目标对这个单元的学习其实是没有引领作用的,因为它不是目标,那如何修正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表述:掌握朝代更替及前后的因果关系以及各时期的时代特征;学会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据此判断出历史事件并能用课本所学分析;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趋势/解决的问题。这三条其实是三个层级:核心知识;能力、方法;素养、核心价值、课程大概念,同学们可以表述的不严谨,但是可以构建这样的思维模型,主体化表达出来,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这样的训练,我们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制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二、全程管理目标,不断放大目标。

项目管理是我们基本的管理方式,目标是我们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制定出来,我们就是不断去管理,保证实现。整体上讲,有三点:

1.用配档表和工作日志、成长日记管理好时间和目标。一条线是3921和3922目标体系分解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学习成绩目标分解到年级、年级分解到班级、班级分解到小组,小组分解到个人,每一个项目都有真实目标。另一条线,按照时间先后,每个项目都形成了清晰的档期,我们要用工作日志、成长日记和配档表来细化每周、每天,时时强化目标管理。

2.目标管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针对目标的阶段性评价,每天的达标验收都要针对目标,每次的分权赋能都是为了强化目标,阶段性评价会不断强化目标的引领性。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抑制目标衰减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大目标,只有真实目标的适时、有效、不断被放大,才能有效弥补目标的自然衰减,我们要结合达标验收和大单元整体学习的总结,再去放大目标。

3.多维主体共同发力,做好大单元整学习的全程管理。同学们,大家反思下,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确定了每个单元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措施,学科班长是否公布每个人、每个单元学习目标,并全程帮助提醒、跟踪落实了?学习小组长有没有时时强化每个人单元学习目标,每周一次会商,科学过程管理,帮助每个人投入精力,管理过程实现目标?现在有的学科第一个单元已经学完过关了,学科导师有没有对小组目标管理进行评价?小组长是不是组织每个小组成员认真分析了?通过分析强化小组每个成员对照个人目标的真实反思、总结,凝聚小组文化,提升小组战斗力。而我们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要从这个单元的目标制定,到目标过程管理,再到目标达成这个全过程,重点针对目标开展学情调研、学程研究、学生帮扶、重难点学科问题研究等基本职能。

三、深度研究创新,强化课堂目标有效达成。

2023年1月29日,2023年教育部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发布,《报告》对2023年高考趋势做出了四点判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鲜明体现时代主题;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转变。

《报告》指出高考命题将发生四个重大变化:1.语文阅读发生重大变化。语文阅读的文章将包含学术,科普,政论等七种文体,考查难度越来越大。2.数学的出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数学考试出题将要加入复杂的情景,重点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的考察,比以往数学考试的难度更大。3.英语关于传统文化的词汇量考察力度越来越大。4.物理化学将进一步考察的深度思维和它的探究意识。

《报告》指出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总体特征可以从“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三条线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力素养银线”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

四大趋势、四大变化、三条线索给我们透露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也就是说未来的高考出题将重点考察综合素质能力,重点考察同学们的深度思维能力,这对我们的学程设计、课堂实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直观的导向作用,以情境设计为例,我们的学程中部分是真实情境,不是真实性问题情境,即有情境无问题、有情境无思维,情境设置就成了一个简单的导入;再比如讨论的问题缺少思维性、驱动性(思维层级低)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中要修正和优化我们的学程设计目标和标准。我和大家特别分享课堂接下来要深入研究的四点:

1.在“考思维”考能力的引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课堂要实现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要尤其重视同学们思维能力的训练。

2.《报告》中分析,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启动了新一轮的回归教材,这一轮的回归教材,表现出了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不是简单的联系教材,而是从学科本质上回归教材。第二,在操作上,强调要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考试和教材的直接联系,如教材的典型例题、典型案例;对形成学科思想有帮助的相干内容如小结、引言等;体现新课标理念和特点的内容等。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强调教材知识的应用,但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这要求同学们要勤于思考,知识面要宽,有相当丰富的背景知识,知识越丰富,答题也就越容易,271BAY拓展资源用的好的同学知识就丰富,学的活的同学也一定会占便宜。

3.大单元整体学习四个学习阶段中最核心的四个点是:一是全过程的学习目标管理,每个阶段完成后的目标达成度、四个阶段完成后的目标达成度,老师、组长都要紧跟上达标;二是所有阶段建构的体系不仅仅是画出图来,不能满足于信息的提取,重点是分析,同学们能说出其中的逻辑和联系;三是学习活动不能碎片化,要结构起来,碎片化就是没有理清学科本质;四是习练、评测等题目量不宜过大,必须有针对性。

4.本学期,我们特别强化三栏备课和学程、课堂设计的一致性,为减轻老师书写负担,提升备课效率,集团又倡议发动创新研究“学程+备课”一体化的模板,针对高考蓝皮书对我们的启发,教师“点拨”需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预设,没有“点拨”这节课同学们的思维高度就提升不起来。教师点拨的是“思维”,那么一定要抓住关键节点,比如同学们们展示过程中生成的内容,要引领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生成这个?你为什么没有想到?”等,还有师生共同生成的核心问题要通过课件、笔记整理、271BAY拍照留存、典题本等记录下来。

老师们、同学们,时代在变化,认知在变化,但是我们始终围绕目标的思维不能变,但是我们要不断深化对自己目标的管理,才能快速奔向目标,阳春三月已经来临,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