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铆足“牛劲” 谱新篇——271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寒假课程研究纪实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1-02-20

牛年伊始,新的征途、新的气象、新的希冀。2月18日,正月初七,271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寒假课程研究拉开帷幕。271教育集团十六所学校的3000余名教师,用一场全身心投入的课程研究,开启牛年新篇章。


微信图片1.jpg

微信图片2.png


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课程研究,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赵丰平总校长要求,各学校要极其重视,目标极其真实具体,消灭问题导向,走向目标导向,各学科组织架构科学有力,责任人务必承担责任,要全方位和专家做好对接,强力评价引领。集团副校长刘树忠指出,全体参与课程研究的干部教师,都要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进一步明确目标、承担责任、带好团队、共同努力、搞好研究,为新学期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集团副校长韩守信强调,一定要明确目标,明确工作思路,明确责任,组织好团队,保证纪律,放大专家的作用,在工作中创新,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本次寒假课程研究于2月18日至2月22日举行,为期五天。按照国家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上分配任务、线上调度指导、线上组建研究班级与研究小组、线上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本次课程研究以271BAY支持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为研究载体,依据学科史和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的链接逻辑,打破固有思维,突破原有知识束缚,大开大合,重新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对高中三年、初中三年、小学六年的大单元进行系统重构。


微信图片5.jpg


叶小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组核心成员。叶教授已经连续三年参加271教育集团的课程研究,他说,课程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未间断过,赵丰平总校长提出的很多教育理念都与我们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不谋而合,这也是他非常喜欢参加271教育集团课程研究的原因。这一次课程研究,叶教授最关注三个字:大概念。他认为,大概念是一种方法、理论或能量,针对教材片面化、碎片化、分散化的情况,如何打破单元界限、打破学科界限,把各个学科的内容最后用于解决社会、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大单元整体学习提供了突破口。

叶教授认为,271教育集团多年来的课程研究,极大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水平,更让学生的生命成长焕发光彩。他以山东省昌乐二中举例,虽然昌乐二中是一所县级中学,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大城市学生更活跃,自主性更强,听说读写和综合思维的能力也非常突出。

对所有参加课程研究的老师来说,像叶小兵教授这样的顶尖教育专家的参与,让教育部课程标准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271多年的课程研究,让一大批老师快速成长起来,这一点,集团语文学科主任田爱英深有感触。


微信图片20.jpg


田爱英,271教育集团语文学科主任,山东省昌乐二中语文学科主任,今年,是田爱英第11次参加课程研究。田爱英回忆,2016年,第一次参加课程研究的语文教师团队只有30余人,而今年,仅线上核心团队,语文学科就达到了三百余人,语文学科专家、教育部课标组核心成员、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桂华作报告时达到了四百余人。


微信图片7.jpg


这是一次目标明确、认知到位、团队架构清晰、效果显著的课程研究。


以语文学科为例,田爱英说,课程研究是我们集团发展的需要,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需要,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所以,所有参加课程研究的老师,都能以快乐积极的心态投入研究,都能够紧紧围绕语文学科课程研究的四个目标全面启动自我系统。

2021年的这次课程研究,研究什么?田爱英非常明确,她说,第一就是大单元重构,第二是找准确立单元大概念,第三,明晰每一个单元的核心育人价值。


微信图片12.jpg


从2021年1月份开始,身兼集团学科主任和学校学科主任的田爱英就开始筹备此次课程研究。田爱英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在疫情影响下,又逢春节,云南、山东、江苏多地的老师都在家中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如何确保效果?田爱英认为,“领导者+领导者”的工作模式和管道运行为课程研究取得良好效果上了双保险。团队架构有力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线上班级群更是为管道运行带来新动能,每天的活动都是充满激情和欢乐。


这是一次研究成果校本化有效落地、有效实施的课程研究。


微信图片13.jpg


   刘海霞,潍坊实验中学历史学科主任,从教近20年,课程研究如何校本化落地实施,她认为学科主任首当其冲:面对每天十小时持续五天的密集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她说,首先自己要全程参与,要成为领路人和明白人,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每一个学程它的设计理由是什么,意图是什么。她认为,集体智慧远胜个人单打独斗,集体研究成果必须学习内化,要结合学校学情,持续地、批判式的进行修改,并随时征求学生意见,同时,包科领导带领下的核心团队成员不断增加,“明白人”越来越多,遍布到每一个年级,经过层层放大目标的立体化过程,才能确保研究成果有效落地。


微信图片14jpg.jpg


对于昆明行知中学生物学科主任杨剑兰来说,校本化落地更具有挑战性。比如初中学段生物学科,山东用的是鲁教版,云南用的是人教版,而且滇鲁千里之遥,一些学习情境设计也不能完全拷贝,杨剑兰说,在专家、集团学科主任、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昆明行知中学的校本化落地特点鲜明。首先是结合云南高考、昆明中考和当地学生的水平;其次是结合生物学科实验的重要性,挖掘当地资源;第三,在学习情境选择上,突出云南特色,利用云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第四,每个年级在校本化过程中,都有学生参与。通过这四点,本次课程研究将不会在云南“水土不服”。


这是一次全力提升教师课程水平、打造品牌教师和品牌学科的课程研究。


微信图片15.jpg

微信图片16.jpg

微信图片21.jpg

微信图片22.jpg


本次课程研究,集团教师发展研究院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本次寒假课程研究,集团每学科培养领军人物10人,骨干40人以上,打造5个以上品牌学科。而许多青年骨干教师的表现,也让这个目标显得更有魅力,内心人人渴望。


微信图片17.png


“参加这次课程研究让我心里特别舒服!”济宁海达行知学校青年教师朱秋华话语朴实,但是难掩激动的心情。2018年,来到济宁海达之后,朱秋华参加集团课程研究,感觉自己欠缺很大,核心素养怎么落地,自己从没有考虑过,甚至是不是落地了自己都不知道。本次课程研究,朱秋华真正开始拿起课标,忘我研究,核心素养是什么?通过什么路径落地?这些问题她都有了答案。


微信图片18.jpg


“收获太大了!”南京宇通实验学校政治老师刘秀青难掩兴奋之情。本次课程研究,她作为备课组长全程参与,并负责集团初三政治学段。她说,最大收获的就是课程能力的提升,本次课程研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站在课程的高度,特别是这个学程设计极其重要。各要素的逻辑要一致,最终指向人的生命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老师,成长了学生,感觉是得到很大提升。刘秀青的另一大收获则是个人领导力的提升,她同时负责集团初三政治和南京宇通实验学校初三政治校本化研究,对自己来说,每一天都是挑战,“三天集团的研究和两天的校本化研究,一定要每天都有计划,有目标!思维方式决定了这种格局和出路。”思维方式转变带给她的是个人领导力和学习力得到极大提升。


19.jpg


当时光的航船驶入农历辛丑牛年,271教育人的时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这次课程研究,线下是忙碌的,安静的,线上却是热火朝天,“牛气十足”。“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让我们以本次课程研究为契机,坚定信心、铆足“牛劲”,奋力在牛年创造新的辉煌